一、水稻
1 填空
水稻属禾本科稻属,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非洲栽培种和亚洲栽培种,普通栽培稻又分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
水稻的绿色革命:
- 水稻矮化育种
- 水稻杂交育种
水稻的两大病害:
- 稻瘟病
- 白叶枯病
生产栽培上水稻品种千粒重:18-34g
稻米品质:
- 碾米品质
- 外观品质
- 蒸煮食用品质
- 营养品质
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
胚乳的半透明性
米粒形状大小
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水稻南北引种:
- 南→北:生育期延长
- 北→南:生育期缩短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
- 长日照条件:不育 → 可用于生产杂种
- 短日照条件:可育 → 可用于繁殖不育系
2 名词解释
两系杂交稻: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种而成的水稻品种
水稻糊化温度:是指淀粉粒在加热中吸收水分开始不可逆性膨胀时的温度
水稻糙米率:稻谷去除谷壳后糙米重占试样稻谷重的百分率
三系杂交稻: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杂交稻
垩白质:指稻米胚乳中组织疏松而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包括心白、腹白和背白
#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
整精米率:指精米试样中整粒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短日高温生育性:水稻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必须经过一定的短日高温诱导
雄性不育系:雌蕊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或无花粉),不能自交结实,育性受遗传基因控制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能够使水稻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在后代中继续得到保持的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能够使水稻雄性不育系在后代中恢复到正常可育的品系
光敏核不育性: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正常可育的不育系
二、花生
1 填空
广东省花生产区: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
按照花生的荚果和籽粒的形态可以把花生分四种类型:
- 普通型
- 龙生型
- 多粒型
- 珍珠豆型(广东种植)
按照株型分:
- 蔓生型(匍匐型)
- 半蔓生型
- 直立型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
- 油菜
- 花生
- 大豆
- 向日葵
- 芝麻
花生花序性状:
- 总状花序
- 混合花序
- 长花序
- 短花序
花生的花瓣组成:
- 旗瓣
- 翼瓣
- 龙骨瓣
花生栽培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40
花生种质资源分类:
- 农家品种
- 创新品种
- 育成品种
- 外引材料
- 特异材料
- 野生种及其近缘种
花生的生育期:
- 发芽出苗期
- 幼苗期
- 开花下针期
- 结荚期
- 饱果成熟期
三、玉米
1 填空
世界玉米三大种植带:
- 乌克兰
- 美国
- 中国吉林
玉米九大籽粒类型:
- 硬粒型
- 马齿型
- 半马齿型
- 粉质型
- 甜质型
- 甜粉型
- 蜡质型
- 爆裂型
- 有稃型
玉米受三部分颜色决定:
- 果皮色
- 糊粉层色
- 淀粉层色
2 名词解释
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玉米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玉米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玉米测验种:测定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所用的品种
玉米自交种:从玉米群体或各类杂交种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和选择分离出来的基因型纯合的后代系统
杂种优势: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双交种:由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的杂交种
玉米顶交种: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一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称为顶交种
花粉直感:指胚乳性状受精核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自交系间杂交种:这类自交系间杂交种是以选系为目的组配的,其亲本是自交系,经过了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集中了较多的有利等位基因
四、甘薯
1 填空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属于旋花科甘薯属,短日照作物
甘薯是无性繁殖方式作物
甘薯的根:****
- 细根
- 柴根
- 块根(产量来源)
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种植密度
甘薯的不亲和性:
- 种间交配不亲和性
- 种内交配不亲和性
2 名词解释
甘薯芽变:指甘薯牙内分生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这样的突变可以导致甘薯植株出现新的特征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甘薯种间杂交不亲和:甘薯具有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同群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差,杂交结实率很低
种薯:将薯种育成苗,用于种植的一类薯苗
脱毒苗:利用培养技术脱去病毒的植株
花生交替开花型:交替开花型花生就是生殖枝与营养枝在侧枝上交替出现
花生片选:建立花生种植田,专人管理,收获前除去混劣杂种
花生仁选:在花生播种前刨壳时,选出粒大、饱满、种皮无损伤,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种仁作种
花生疏枝型:二次分枝较少或没有二次分枝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