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物栽培学概念及特点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来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二、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的区别
栽培作物相比于野生植物,栽培作物的经过人类驯服的植物。即栽培作物是人工筛选后,向着有利于人类方向发展的植物,而野生植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适合自身生存的植物
三、作物传播方式
人为传播:指人类通过种植、移植、交易、运输的方式,将作物从原产地带到其他地区的过程
自然传播: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等将种子或繁殖器官散布到其他地区
人工选育:指人类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诱变、基因工程等方式,改良现有品种或创造出新作物品种的过程
四、作物按植物学系统和用途相结合方法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薯芋类)
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和其他作物)
饲料和绿肥作物(紫云英、三叶草、水葫芦)
药用作物(人参、枸杞、三七……)
五、简介S型生长过程及应用
生长过程:
- 缓慢增长期:种子内细胞处于分裂时期和原生质积累时期,生长比较缓慢。
- 快速增长期:细胞体积随时间而呈对数增大,因为细胞合成的物质可以再合成更多的物质,细胞越多,生长越快。
- 减慢增长期:生长速率下降,因为细胞成熟并开始衰老。
- 缓慢下降期:生长继续以恒定速率(通常是最高速率)增加。
#此外,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也符合“S”型的曲线变化
应用:
- 是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
- 是提供各种促控措施的依据,即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率来临之前进行。
- 同二种作物的不同器官,其 s 型生长曲线不同、生长速率各异,因此在不同生育时期,所采用的促控措施不同,达到应有的长势长相也不同,但目的是使作物向高产优质的方向装展
六、生育时期概念及水稻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指的是在作物的一生中,受自身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水稻的生育时期:
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七、种子概念及常见类型(举例)
种子是指能够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主要有:
- 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禾本科(小麦玉米)
- 子房发育的果实:苹果
- 无性繁殖材料:马铃薯块茎
八、种子休眠及休眠原因
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的诱导而引起的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原因:
胚的后熟:括生理后熟(胚的生理活性不足以发芽)和形态后熟(胚的结构还未完善)
【措施: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
种皮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
【措施: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
发芽的抑制物质: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措施: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
九、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根系组成、真叶组成
根系组成:单子叶作物的根系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称为须根,没有主根和侧根的区别,须根的分布较为均匀,根系较为发达,适应性较强。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由胚根和萌发后的茎节发育而来的,称为须根和须状根,有主根和侧根的区别,主根较为粗壮,侧根较为细弱,根系的分布较为不均匀,根系较为简单,适应性较弱。
真叶组成:单子叶作物的真叶是由单个叶原基发育而来的,称为单叶,叶片的形状一般为线形或条形,叶脉一般为平行脉,叶柄一般较短或无,叶鞘一般较长或完全包裹茎节。双子叶作物的真叶是由两个对称的叶原基发育而来的,称为复叶,叶片的形状一般为卵形或心形,叶脉一般为网状脉,叶柄一般较长或有,叶鞘一般较短或不包裹茎节。
十、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变成生殖生长,进而进行幼穗分化和开花结实
应用:
引种上的应用:根据两地温光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引入
栽培上的应用:品种的选用,播种期、密度、施肥的调节
育种上的应用:根据当地温光生态环境选择亲本合适的播种时期,使得亲本花期相遇
十一、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概念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关性
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概念:
- 同名器官:具有相同形状、结构和功能的作物器官,如叶、茎、根等。
- 同位器官:同一节位上发生的作物器官,如主茎和分蘖茎、主穗和分穗等。
- 同伸关系:同一时间内作物的某些器官呈现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的关系,如水稻的叶龄与分蘖、穗分化、开花等。
- 同伸器官:同时生长或伸长的作物器官,如水稻的第一叶与第一分蘖、第二叶与第二分蘖等。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 营养生长是指作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主要是为了积累光合产物和吸收水分和养分,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 生殖生长是指作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主要是为了完成有性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不会有生殖生长的开始。
-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存在竞争关系,需要协调发展,避免营养生长过旺或过弱,影响生殖生长的顺利进行。
-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并没有结束,需要适当协调,防止贪青倒伏,同时防止早衰现象。
-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方法有以下几种:
- 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作物的感温性和感光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 调节播种期和密度,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和生态需求,确定最佳的播种期和密度。
- 合理施肥和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肥需水量,适时适量地施用肥料和水分。
- 采用修剪、环剥、疏花疏果、保花保果等物理方法,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 采用化学药剂,如赤霉素、乙烯、吲哚乙酸等,促进或抑制作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等。
十二、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
- 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保穗(果)增粒增重;
- 主茎和分蘖(分枝)协调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株型,减少无效蘖(枝)的消耗 ;
- 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内部器官之间协调发展;
- 生育进程和生长中心转移、生产中心(光合器官)更替,叶面积指数、茎蘖(枝)消长动态等进度合理一致
- 叶层受光姿态好、功能期稳定、光合效能大,物质积累多、转运效率高。
十三、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群体并不是个体的简单积加,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
- 利用群体自动调节原理,采用栽培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
- 群体内部比个体所处的环境、光合作用更为复杂。
十四、群体结构自动协调的基本特点
- 一定的时间性: 在各项指标中,出现越晚的自动调节越小
- 群体的稳定性和个体的变异性: 群体指标比值的差异是较早的大于较晚的
- 一定的顺序性: 当环境变化后,首先调节的是出现较前的某一性状。
- 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 作物的生活能力越强,自动调节的能力越强。
- 有一定的限度: 由于有一定的限度,因而需要合理的栽培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十五、作物产量构成及经济系数
作物产量构成 = 单位面积穗数 × (单穗颖花数 × 结实率) × 粒重
经济系数 =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十六、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因素间关系
#产量构成因素如上
自动调节和补偿关系:指两个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当一个因素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因素相应地减少或增加,以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如株数与单株产量、穗粒数与粒重等。
十七、源库流概念及源库流之间的关系
源:作物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库:储存和消耗光合同化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流:源器官向库器官输送光合同化产物的过程
一般来讲,作物的源库流关系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 源限制型:即源小库大,结实率低,空壳率高。这个类型一般表现在产量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即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导
因素。 - 库限制型:即库小源大,结实率饱满,但粒数少,产量不高。这类品种的库容量大小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即库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在增库的基础上扩源,即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提高抽穗后群体物质生产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作
物的产量。 - 源库互作型:这种类型,只要栽培技术得当,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 源库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作物群体或个体,
综上所述:只有达到源足、库大、流畅,才能获得高产。
从源与库的关系来看,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从库源与流的关系上看,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起拉力和推力的作用;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但是流
是否通畅将直接影响同化产物的转运速度和输运量、也影响光合速率、最终影响经济产量。
十八、作物生产的光合性能理论
光合产物 = 光合面积 × 光合速率 × 光合时间
生物产量 = 光合产物 - 呼吸消耗
经济产量 = 生物产量 × 经济系数
十九、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
改良品种(光效作物品种、抗逆性品种)
补充CO2(空气中合适的二氧化碳浓度利于光合作用)
提升叶面积(光能截获能力)
群体结构合理(分配阳光合理)
二十、作物产量潜力的“5P”理论
- 冠层建立
- 光合作用
- 分配强度
- 分配持续期
- 碳氮前期的重新调运
#具体看上一期
二十一、作物生长常见的内源激素类型及其作用
五大内源激素:
-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 赤霉素
- 脱落酸
- 乙烯
#具体的还是在上一期末尾,加油,期末复习的giegie
二十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品品质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形态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外在的、形态或物理上的表现,如粒形、垩白率、透明度等。
理化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食用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食用价值,如口感、香气、色泽、营养等。
外观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外观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完整度等。
商品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市场价值,如贮藏性、耐运性、包装性、加工性等。
营养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如能量、氨基酸、膳食纤维、抗氧化物、植物荷尔蒙等。
加工品质:指作物初级产品的加工适应性和加工效果,如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胶质含量、酶活性等。
二十三、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培育和选用优质作物品种:利用遗传改良和杂交育种等方法,创造和筛选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等特性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
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区域,形成优势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和加工基地,提高作物的区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栽培技术措施:合理施用肥料、水分、光照、温度等,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高作物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采用覆膜、设施、化控等技术,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提高作物的安全品质和商品品质。
加强作物的收获、储藏和加工:采用科学的收获、干燥、清洁、包装、储藏和运输等方法,保持作物的新鲜度、色泽、香味等,减少作物的损耗和变质。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作物的附加值和食用品质。
二十四、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红光:促进作物萌发、分蘖、开花、结实,提高光合效率和产量,提高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
蓝紫光:抑制作物伸长,且促进作物分支、分蘖、开花、结实提高品质、抗倒伏耐盐碱抗病害
紫外光:色素、香气、抗氧化物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
远红光:影响作物光周期,调节开花、结实、休眠等过程,影响内源激素的合成
二十五、改善光能利用的途径
原因:
- 漏光损失(光漏射地面)
- 光饱和浪费(达到光饱和后更强的光照不能再提高光合利用率)
- 条件限制(缺素、C02供应不足、病虫害)
途径:
- 选育高光效品种(选肓理想株型、如紧凑矮杆,光呼吸低)
#高光低耗 - 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照)
- 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变株型)
- 增加光合效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呼吸消耗)
二十六、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概念及积温在生产上的意义
积温:是指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它反映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总量。
活动积温:是指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差值的累加值。活动积温反映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温度总量。
#生物学零度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作物或品种有不同的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零度差值的累加值。它是活动积温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的情况。有效积温反映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净有效温度总量。
积温在生产上的意义: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温度指标,它可以用来划分作物的生育时期,预测作物的生育期,确定作物的播种期和收获期,评价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指导作物的栽培管理和育种改良。
二十七、土壤萎蔫系数、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土壤萎蔫系数:是指土壤中的有效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作物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的现象。
土壤萎蔫系数是反映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作物的土壤萎蔫系数不同,一般耐旱作物的土壤萎蔫系数较低,而喜湿作物的土壤萎蔫系数较高。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作物需水量受作物种类、生育期、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以毫米或立方米每公顷来表示。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损失,提高土壤的持水量和有效水分。
- 合理灌溉:根据作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的水分状况,确定灌溉的时机、方法和量,避免过早、过多或过晚、过少的灌溉,保证作物在关键生育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效益。
- 覆盖栽培:利用农用薄膜、秸秆、草皮等材料覆盖农作物地面,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 节水型品种:选育和利用具有高水分利用效率、高抗旱性、高产量的节水型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水分生产力,降低作物的单位需水量。
二十八、作物生长诊断概念及原则
作物生长诊断是指在作物生产中,作物是否出现异常或偏离常态、是否达到预定栽培计划、是否需要按计划实施相应的栽培调整措施等作出的判断
即在作物生长的特定时期、采用特定技术、针对特征指标,对作物生长状态作出评价,从而为作物栽培技术的实施和调整提出依据的环节
作物生长诊断的原则有以下四个:
- 准确性原则:诊断结果必须明确、可靠,不能模糊或模棱两可;
- 简洁性原则:检测的方法、程序,尽量费工简单、量少;
- 快捷性原则:田间栽培技术的实施要有较快的时效性,不能过度的消耗时间
- 实用性原则:诊断技术直接能为栽培技术决策实施服务。
二十九、作物播种期如何确定
- 依据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
- 依据作物品种的感温、感光特性
#光温反应特性嘛,这么理解就行 - 依据种植制度前茬收获时间
#前茬作物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栽种的前后作物的种类及其更换次序
#也就是种植作物A收获后再种植B,那么A就是前茬作物 - 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安全性
#不利因素的影响啦,比如病虫害、旱涝灾害
三十、种子清选和处理过程
种子清选:是指去除种子中的杂质和不良种子,提高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处理过程:
- 晒种:是指将种子晒干或晒热,以杀灭种子内外的病原菌和害虫,同时也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和休眠的解除。
- 浸种:是指将种子浸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以增加种子的含水量,促进种子的吸胀和萌动,或者提供一些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以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抗逆性。
- 催芽:是指将浸种后的种子放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使种子开始萌发,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播种,以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增强苗期的抗寒、抗旱能力。
- 消毒:是指用一些杀菌剂或热水等处理种子,以杀灭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原菌,防止播种后发生种传病害。
- 化学处理:是指用一些化学药剂处理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硝酸钾、硫酸铵等。
三十一、播种方法及育苗方式
播种方式:
- 撒播:适用于水稻、油菜育苗以及籽粒小的烟草、谷子、糜子等作物。1要求撒播均匀,不过密,撒播后用耙轻耙或用筛过的土覆盖,以稍埋没种子为度。
- 点播:适用于大豆、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要求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在土壤表面或稍深的位置放置种子,然后覆土压实。
- 穴播:适用于甘蔗、甘薯、芋头等作物。要求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在土壤中挖出一定大小的穴,将种子或种苗放入穴中,然后覆土压实。
- 育苗移栽:适用于水稻、蔬菜、烟草等作物。要求先在育苗床或育苗盘上播种,待苗长到一定高度和叶龄时,将苗从育苗床或育苗盘上拔出,移栽到田间。
育苗方式有露地育苗、保温育苗、增温育苗和工厂化育苗等。
三十二、播种量及施肥量如何计算
pass
三十三、作物成熟的类型及不同产品收获适期的标准
成熟分工艺成熟、生理成熟、货架成熟